转自 北京商报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国内经济发展“三重压力”以及超预期因素影响,北京坚持推动“五子”联动,总体经济保持增长。2023年,根据北京的计划,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的“五子”该如何高质量联动?为此,北京商报记者记者采访了多位经济领域专家,为2023年北京“五子”联动献策、支招。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根据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已有资源
在北京市下一步的发展中,以教育科技为核心的企业将会形成新的龙头企业,对于龙头企业的判定标准也不再仅仅是看资产规模等方面,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技术,有了核心技术才有核心竞争力。以产学研融合为一体的企业将会成为新的龙头企业,更加符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
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和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存在着各自为战的情况,因此,如何根据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化已有的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交叉学科实验室可以突破产业边界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产业人才。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执行主任、Uweb校长于佳宁:紧抓人工智能、区块链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网络安全等前沿信息技术,均是发展数字经济、切实赋能实体经济全面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
例如,区块链其实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落地应用,比如身份认证、公证、投票、金融、电商、医疗、游戏等。区块链技术是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也是全球创新竞争新高地。作为数字时代颠覆性技术,区块链技术有望推动整个经济体系实现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为构建数字化经济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在人工智能方面,“产业化”和“应用化”也成为了近几年来的两大发展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经衍生出了众多应用型的技术,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
一旦这些技术可以从实验室级放置于产业研发当中,产生能真正高效解决人类生产生活问题的智能化应用和解决方案,就可以实现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助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两区”建设】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研究员胡麒牧:依托“两区”建设打造大型产业外迁后经济新支点
为了更好地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北京市近年来不断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例如,雄安新区的建设,将一些央企、高校、大型的金融机构迁出北京,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可能会对北京经济的发展产生一些困惑,就是在大型产业外迁之后北京的经济发展依靠什么来支撑?
“两区”建设实际上是一种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是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来看,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是越来越大的,北京市的“两区”规划也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着力于第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也是服务于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技术发展和实体经济相融合,这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启动重点园区(组团)发展建设三年行动是“十四五”期间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需要做一些政策上的准备和沟通。德国和日本都是制造业强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极高的竞争力,我国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面临的一些“卡脖子”的难点都是他们的长处,比如,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对于德国来说,由于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国内通胀高企,因而部分产业出于成本考虑有向中国转移的意愿;对于日本来说,其产业和我国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双方在产业链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在产业链上的一些环节上是相互渗透的,因而也有和我国合作的动力。推动与两国达成合作,有利于北京市的高水平开放,高水平引进相关产业的资源。
再来看由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之一,对促进国际经济交往发挥了重大作用。未来线下的商务活动会更多,交流效果也会更好。而在相关论坛中的学术研讨成果可能会为政策出台提供很好的建议,这对于推动北京建设是有很大帮助的。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执行主任、Uweb校长于佳宁:需更加重视布局互联网3.0新赛道
各地政府加速布局互联网3.0新赛道,本质上的原因在于,互联网3.0是下一个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新物种,同时也是孕育新物种的母体。它拥有着绝对的孵化能力,因此蕴含着无限可能。
互联网3.0在互联网1.0和2.0的基础上作出升级,解决以往互联网的内在矛盾。互联网3.0是全新的价值互联网体系,不仅可以继承此前互联网原有的应用生态,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个人拥有数据自主权的进一步升级,还将创造出原先互联网1.0和2.0中没有出现的应用领域,例如,目前元宇宙中出现的雏形,都将在互联网3.0中得以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也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各国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复苏的关键抓手。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在对冲疫情影响、重塑经济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释放数字经济潜力,为疫情后各地的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进一步享受到“新时代”带来的“新红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需要更加重视布局互联网3.0新赛道,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投资机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是经济结构调整中重要一环
北京市集聚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众多类型的企业,推出“一证通办”事项和“一件事”集成办服务场景更好地发挥了政府在提升办事效率和增加效益中的作用,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机会。
国有企业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而在北京市,其支撑作用更为突出。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也是北京市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一环,阶段性的重组也就意味着将会对已有的企业机构进行洗牌。不论是社会生活方面还是基础设施方面,北京市的国企都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因此在新一轮的洗牌中,将会有新企业的阶段性重组,一些不符合支撑功能的企业会逐渐被去掉。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吴微:增加相应配额乘数提升公众参与碳减排收益
传统的碳减排手段,比如推动能效提升、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建设碳排放交易机制等,主要针对的是工商业领域一定规模的排放源。但是居民和小微企业因为排放量较小,同时排放监测较为困难,难以参与到减排活动中。
而通过碳普惠机制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为居民和小微企业等小型排放主体提供参与碳减排的途径,比如居民可以通过碳积分计算减排量,并兑换相应的核证减排量,获得一定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减排的参与主体,增强公众的碳减排意识,促进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
要促进碳普惠机制的构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在碳普惠机制发展的初期,公众参与的意愿并不强。因为居民排放量本身就较小,而目前碳价格并不高,并不能在经济上形成有效的激励。政府可以针对公众的减碳行为,增加相应的配额乘数,提升公众参与碳减排的收益。第二,由于碳普惠并不具备强制性,公众的参与意识并不强。政府应该加大宣传与引导,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其他渠道扩大碳普惠的参与面,加快促进公众树立节能减碳的观念。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推动三地发挥创新优势共同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这“两翼”相比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差距还比较大,因此,无论是副中心还是雄安新区,每年的投资保持在千亿元以上,才能确保“两翼”真正建起来,带动北京的经济增长,拉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促进北京、天津的技术在河北落地转化,京津冀三地应该构建好创新网络,通过协同创新赋能产业,推动产业协同,让三地都发挥自己创新的优势领域,共同打造一些万亿级的产业集群,促进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发展。
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民政部登记的国家一级组织——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成立)
COPYRIGHT©1997-2017 主办: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CMCA-MCC)【可信网站】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工信部1号楼8层 秘书长单位:物链芯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秘书长:元宇宙实验室(深圳)有限公司 Email :328807352@qq.com 联系电话:13366570151(微信)010-51055845
中文域名:物链芯.中国 物链芯工程.中国 TC2017.org.cn 分布式存储.中国 央链.中国 京ICP备19012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