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字藏品已经疯狂到有人用外挂去抢。
虽然数字藏品在中国不允许交易,大部分平台都在用户协议中规定只能在某个期限后方可转赠,但各种地下交易却异常活跃。
最近我为了研究数字藏品,加入了一些社群,每天各种藏品的图片和二维码在群中飞来飞去,有平台空投(注册并邀请新人可获免费藏品),有人出货,也有人求收货,讨论某个藏品有没有升值潜力,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有人在群里抱怨,在鲸探上蹲守了好几天,但一到买的时候就特别卡,怀疑有人在用外挂。他想抢的是一组长城十三关主题数字藏品,一张图片25块钱。众人感叹,现在玩不过科学家(用程序抢项目的工程师)。
传说中有人用外挂抢的数字藏品
有人说,没有哪个数字藏品不是一天售罄,没有哪个藏品不赚钱。也有人说,抢到就是赚到。这都足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对数字藏品如此狂热。
疯狂的数字藏品
中国现在有多少个数字藏品平台?除了热门的几个大厂平台——阿里鲸探(蚂蚁链),腾讯幻核(至信链)、京东灵稀(智臻链)、网易星球,有一些知名度的比如唯一艺术(以太坊)、数藏中国(BSN)、一起NFT(文昌链)、元视觉(长安链)、元艺数(BSN),还有很多陌生的名字:starark、千寻、灵境、酷潮玩、河洛、丸卡、洞壹元典、红洞数藏、加密空间、秦储、元本空间、文博元宇宙、iBOX、淘派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最近天下秀高调推出Topholder,对外宣称跟微博绑定,我体验了一下,其实微博并没有给它专门的入口,不过是通过它自己的官方微博号做宣发,用户看到后点击链接跳转到它自己的平台。
鲸探目前是最抢手的数字藏品平台,它主要跟几十家博物馆合作,推出馆藏文物的图片数字藏品。腾讯幻核最近也开始走这条路,但发售项目的数量显然不及鲸探。京东灵稀迄今为止只发了一款数字藏品,看来就是试个水。
很多数字藏品都是这种文物图片
除了这几个大平台,唯一艺术和元艺数、元视觉这三家比较高调的主要推原创艺术作品,同时也签约了一些艺术创作者,但人数和作品都不多。而其它平台看上去就是逮着什么发什么,无非是一些文物古迹字画的图片,或者一些所谓的原创图片。当然最近也有机构发了一双看上去带点科幻感的数字球鞋。
数字藏品的价格通常都是十几块,几十块,玩法也无非是空投、盲盒、抽奖等电商玩法,市场上已经涌现一批专门的数字藏品策划人。
发行一个藏品大概一个星期,定价十几到几十,发行1万件,其中IP方大概拿走20%版权费,平台抽取20-40%佣金,再除去宣发、人工等成本,最后毛利30%,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很好赚的短平快生意,我认为这也是现在数字藏品泛滥的原因,因为门槛很低。
目前市场上已经发行了多少数字藏品?无从得知,但通过两个数字也许可窥一斑:鲸探上发行的数字藏品已经超过了1000万件。
还有一个机构统计了文旅类的数字藏品数量。3月7-13这一周,每个工作日发行的数字藏品大概为118万元,发行数量4.4万件,平均每天10个景区参与发行数字藏品。周末发行额为85万元,发行数量1.9万件,平均每天有4.5个景区参与发行。
从去年底开始,各大企业都争先恐后推出数字藏品,不发一个都不好意思。企业尝试一下新的品牌营销手段倒也无可厚非,但用户盲目狂热的抢购却令人堪忧。
有人一口气买一堆,然后每张加十几块钱卖出去。看到他们分享的图片,我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信心能卖个好价钱。当然最近也开始有人吐槽买来的藏品出不了手,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继续抢货、收货的热情。很多人坚定地相信数字藏品的投资价值,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囤一些货。
一位买家囤的数字藏品
这让我恍惚回到了当年P2P、ICO(首次公开发币)时代的初期。当时人们嗅到金钱的味道后,还没来得及弄清楚是怎么回事,都奋不顾身地冲进去。各种P2P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面对诱人的年化收益率,很多人把家底都投进去了,根本不管平台是什么背景,合不合规,有没有风险。
数字藏品有投资价值吗?
数字藏品在中国这么抢手,很大一个原因是受国外NFT上涨行情的影响。3月21日,知名NFT无聊猿BAYC的价格又创下了新高,地板价(指最低价)达到114个以太坊,相当于接近200万元,这样的财富示范效应让数字藏品圈内的人都很兴奋。
虽然NFT在中国因监管政策不允许交易,只能作为可转赠的数字藏品,但其实已经下场的人心中多少都抱着一个幻想:万一哪天政策放开了呢?赶紧先抢点货,说不定就发达了。有人说现在大家抢数字藏品是集邮心态,我倒觉得更像买彩票。
即使抛开数字藏品不可合法交易这个因素,我认为它和国外NFT仍有本质上的差异。
国外NFT火爆跟加密货币的崛起密不可分。2021年加密货币价格上涨,加密货币总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比特币市值一度突破1万亿美元,全球加密钱包数量超过8000万。跟现实世界一样,有了货币,人们自然就会想用这些货币来干什么?
在现实世界中,要么消费买各种东西,或者投资买一些资产。加密货币不被法币和现实世界接受,而且极客们本来就要打造一个与现实不同的数字世界,所以他们创造了在数字世界中可用来消费和投资的标的——NFT。
2021年国外售价排名靠前的NFT
跟现实世界中被创造出来的东西相比,NFT固然有各种技术上的优势,比如不可复制、不可篡改,让创作者的权益得到确权和保障,智能合约能实现协作和价值的再创造等。
但其实通观NFT,它并没有完全摆脱现实世界的影响。现在国外火爆的NFT无非几大类:地产、艺术品和大品牌发行的数字产品。这三样东西在现实世界就被认为是有投资价值的资产,现在人们不过在数字世界中再造一套。
今天我只想谈谈NFT艺术品,因为今天中国涌现的各类数字藏品绝大部分是文化艺术类。
我以前常去世界各地旅行,也经常花几十块、几百块买点复制画、明信片或者画册等等,用来装鉓一下我的书房。我很清楚地知道这不是投资,这只是消费,那些复制品只有观赏价值,不可能有投资价值。
我认为,类似照搬图片的数字藏品虽然采用区块链技术,但从长期来看,它们在本质上跟复制画、明信片、画册没什么区别。当然如果说随便加点价马上转手卖出去也算投资,那另当别论,毕竟十几块的东西加十几块卖出去,这回报率也是高达100%。
再来说原创数字艺术。众所周知,人类艺术史上每一个出名的艺术家,在艺术的表达方式上都有一种开创性,不管哪个时代,不管用哪一种艺术形式。我认为NFT也将如此,虽然它采用新的技术,但评估艺术价值的内在逻辑是没有变的。
大家津津乐道于《每一天:前五千天》卖出了将近7000万美元的天价,但鲜有人关注加密艺术家Beeple从2007年开始创作,前后一共花了14年时间。
著名的《每一天:前五千天》花了14年时间
除了这种顶级NFT,如果上Opensea去看看那些长尾的NFT,鲜明的数字艺术风格,很多有创意的表达,你能感受到那些艺术家想传达什么。而打开中国众多的数字藏品平台,大多是一些没有灵魂的美图。
我甚至看到了山寨版的无聊猿,这让我挺难过的。雅昌文化CTO蒋子俊到我的直播间分享时认为,元宇宙给中国的文化复兴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很显然,这种山寨玩法是无法实现文化复兴的。中国以前就落下了抄袭的恶名,难道在数字世界还走这条路吗?
买到就是赚到,这样追捧数字藏品是缺乏常识的。但用户往往不愿意相信常识,更愿意相信神话。而对于诸多数字藏品平台和背后的策划运营机构来说,用这样的观念来引导用户无异于赤裸裸地割韭菜,跟当年P2P、ICO并无本质区别,弄不好就把NFT玩坏了,甚至导致团灭。
越了解中国数字藏品的乱相,我就越认同,政府从一开始就将NFT等同于虚拟币来进行监管,不允许炒作交易,是多么明智的决策。
回归正路
NFT是一个好技术,中国应该怎么来利用,数字藏品能不能找到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正路?
暂且不说能否诞生几件天价的顶级艺术品,我觉得至少可以充分发挥创意,用来打造品牌和社区建设。
最近研究了一下去年5月推出的无聊猿项目为什么火出天际,我发现它在运作手法上跟加密朋克有很多相似之处。
无聊猿的成功不是偶然
首先要说的是,无聊猿成功的基础是猿人形象的设计。如果你要我在加密朋克和无聊猿中选一个做头像,我肯定选择无聊猿,因为加密朋克对我来说太冰冷了,而无聊猿看上去很有温度,很解压。
和加密朋克一样,无聊猿也是算法生成的,眼睛、嘴巴、毛发、帽子、耳环、衣服等每个特征都不同,每一个都独一无二。另外,它和加密朋克一样,形成了一个评估体系,比如加密朋克有外星人比僵尸受欢迎、女性比男性受欢迎之类的排序,无聊猿也有类似的排法。不管这是官方在背后暗中推动,还是市场上自发形成的估值体系,它都让买家更容易评估自己要买的头像处在什么价值区间,什么价格合适,这让无聊猿的交易更活跃,从而推动价格的上涨。
项目方很擅长做营销,经常传出某明星买了一个无聊猿头像,用作twitter头像之类的新闻。有人统计过,迄今为止,公开持有无聊猿的国际巨星就有28位。
无聊猿不仅仅是一个头像,项目方还推出了很多种玩法。比如,跟线下有结合,持有头像就同时成为一个游艇俱乐部的会员;比如在元宇宙游戏The Sandbox中买一块地并建立一个虚拟俱乐部,仅持有项目的人可参加;向每个用户的钱包空投了一件(虚拟)可穿戴连帽衫,在元宇宙平台Decentraland上举办的虚拟聚会上穿戴,以快速识别他们在元宇宙中的同类。
在Decentraland中可穿戴的连帽衫
更重要的是,无聊猿的项目方还开放了IP的商用权。买家可以将持有的无聊猿头像进行商业化操作,许多爱好者发行了鞋帽T恤杯子等周边,使无聊猿演变成了一个潮牌。
无论是产品创意,还是运营手法,无聊猿都有很多创新之处,我觉得值得中国数字藏品业界好好学习,尤其在企业品牌营销上,NFT技术大有可为之处。
从2017年加密朋克诞生以来,NFT走过了五年时间,中国数字藏品始于去年脸书更名之后、阿里在双11推出数字藏品展,至今只有5个多月,经历初期的懵懂尝试,接下来是时候选一条正路了,以免重蹈P2P的覆辙。
来源:科技资本论
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民政部登记的国家一级组织——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成立)
COPYRIGHT©1997-2017 主办: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CMCA-MCC)【可信网站】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工信部1号楼8层 秘书长单位:物链芯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秘书长:元宇宙实验室(深圳)有限公司 Email :328807352@qq.com 联系电话:13366570151(微信)010-51055845
中文域名:物链芯.中国 物链芯工程.中国 TC2017.org.cn 分布式存储.中国 央链.中国 京ICP备19012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