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构建的沉浸感虚拟世界中,如何将人融入虚拟世界?更自然、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或许是其中的关键,传统交互的文本语音输入已经远远不够。此外,自动驾驶也在推动着人机交互进化,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触控、3D手势识别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汽车上,结合人工智能AI,汽车的智能化程度持续提高。
元宇宙和自动驾驶趋势之下,人机交互面临进化。
近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火大教育校长、中信出版《元宇宙》作者于佳宁针对这一趋势,接受了《芯闻路1号》的访问。
如何看待元宇宙的发展现状?元宇宙对人机交互有什么影响?
于佳宁:元宇宙融合了对 5G、VR、AR、脑机接口、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前沿科学技术的最终想象,让每个人可以真正摆脱物理空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和束缚,基于资产和身份的数字化,实现生活、社交和创作方式的数字化。元宇宙绝非简单的游戏,而是人类未来社交、娱乐甚至工作的数字化空间,是未来生活方式的关键载体,是一个人人都需要理解的数字新世界,也是是下一个时代红利的关键来源。
总的来说,目前元宇宙的发展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相对来说,海外企业在元宇宙相关设备上已经拥有了相对齐全的产业链布局,无论是底层技术、算力平台和基础设施,还是以AR/VR头显、体感设备为代表的元宇宙硬件设备都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产品,并开始应用在拳击训练、动感单车、医疗健康、智能家居以及智能制造等场景。中国在元宇宙整体进展相对稍落后于海外,部分硬件细分领域起步较晚,但仍在全力创新和赶超。在元宇宙的场景化应用上,中国企业经验较为丰富,目前也已经开始持续发力。
人机交互是未来元宇宙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随着技术的成熟,体感交互已经成为了人机交互的必然发展方向,但受制于体感交互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以及深层次智能硬件行业还未形成完整的生态链等各方面的原因,我们距离真身拥有元宇宙中的真实体感尚有一段距离。元宇宙的出现,将倒逼人机交互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快速技术迭代和创新融合,从而促进场景的快速出现,并由此带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助力“百行千业”全面转型升级。
很多汽车标配语音助手,包括小度、小冰、天猫精灵、小爱、siri、科大讯飞等,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如何评价互联网厂商、整车厂商在人工智能AI语音服务上的策略?
于佳宁:本质上这些语音助手都属于数字人的探索场景,分别可以归类为车载智能系统和小度等家庭智能音响,其主要差异就在于场景细分下的要求不同。
例如车载语音助手是集成到车载智能系统的一部分,更注重车身和车载的控制,包括座舱的车设车控、地图导航、音乐及多媒体应用、系统设置、空调,除此之外还支持天气查询、日程管理等。家庭智能音响则是连接智能家居系统的关键,通过Zigbee、WIFI、蓝牙、射频等达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不限制于某单一系统,实现全屋智能化家居。
互联网厂商、整车厂商目前在人工智能AI语音服务上的策略,主要就是倾向于消费级市场。随着新兴自然语言技术产生以及已有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AI语音技术已经从萌芽期迈入了成熟期,推动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落地。总的来说,包括智能AI语音服务在内的数字人未来将出现在各行各业,成为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数字人的智能程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目前数字人还处于较为初步的发展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加智能的数字人,也可以将数字人的应用在更多场景进一步扩展,实现大规模落地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元宇宙的到来,数字人还有望融入智能经济。智能经济是在元宇宙时代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而实现的一种新经济范式。将数字人与智能合约相结合,人与数字人、数字人与机器人都可以轻易实现自动化的交易和协作,共同完善元宇宙中的智能经济系统。
资本市场看好人工智能AI吗?目前在人工智能AI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于佳宁:目前来看,资本市场依旧常看看好人工智能AI。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融资次数呈增长趋势,2021全球AI领域共完成2841笔交易,全年融资金额为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8.1%。其中有179起 “过亿轮” 融资,占全球AI领域融资的6%。此外,2021年全球AI领域共有311家企业通过并购完成退出,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8%;40家企业IPO上市,15家企业SPAC上市。这些数据足以见得,市场对于AI未来发展的期待。
2015年至2021年全球AI“过亿轮”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来源:CB Insights)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AI的投资机会大致在互联网、汽车、医疗健康和金融等领域会有较大的机会。
在人工智能 + 互联网的场景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字节跳动,旗下产品有今日头条、抖音、火山小视频等。这些产品都通过智能算法不断学习互联网用户阅读习惯,利用AI分析用户数据,得到用户偏好进而实现内容的个性化推荐,有效增加了内容的观看人次,并增加了用户的忠诚度,令其奠定了在内容领域的霸主地位。
在人工智能 + 汽车的场景中,主要切入点就是自动驾驶技术。有赖于图像识别、雷达和超声系统的进步,直至2017年自动驾驶技术才真正达到L5的级别。目前汽车总体市场已趋于饱和,但智能化趋势正冲击着传统汽车产业链。根据罗兰贝格测算,2020年美国+欧盟+中国未实现L3及以上级别智能驾驶,L1及以下占比90%,其中L1渗透率48%。2025年,美/欧/中3个国家(地区)L2及以上搭载率有望提升至46%(美国45%;欧盟54%;中国40% )。
在人工智能 + 医疗健康的场景中,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 + 医疗健康赛道的初创公司通过505笔融资交易完成了122亿美元的融资,较2020年融资金额近乎翻了一番。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的数据,目前有人工智能参与的药物研发领域是医疗行业的第一大细分市场,占比达35%;第二大细分市场是医学影像,将以超过40%的增速发展,预计2024年达到25亿美元的规模,占比达25%。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将在辅助诊断、辅助治疗、健康管理和疾病预测等方面有所作为。
在人工智能 + 金融的场景中,人工智能的参与能够让金融实现发现风险、对风险进行定价、转移风险从而形成闭环。从财务报表到社交信息,人工智能的参与使得金融行业能够掌握的信息更加丰富,金融机构对投资风险的预判以及对风险的定价更加精准,交易成本降低,处理速度加快。随着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普遍应用,银行、保险、证券、投行、私募及私人财富管理等传统金融行业将会迎来改变。
如何看待人脸识别在消费电子、金融、汽车等领域的市场现状?其中涉及哪些风险?
于佳宁: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规模化商用确实为经济社会运行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由于生物信息属于社会基础性资源,具有终身不可更改等特点,这些数据存储于互联网企业的中心化数据库中,在数据采集、传输、保存、使用以及第三方调用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问题,反而可能会给社会正常的运行和发展带来额外风险,因此,数据安全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隐私的问题,更是网络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车载面板是人机交互的窗口,如何预期智能座舱下的新商业模式、新业态?
于佳宁:智能座舱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主要是底层硬软件产品,包括芯片、操作系统、虚拟机、中间件、算法等;中游主要包括仪表、中控、HUD等零部件,通过与上游的硬软件整合集成到下游的终端车厂,最终形成完整的智能座舱。
从未来的发展上看,智能座舱系统将呈现由分散到集中、由独立到整合的趋势。座舱的安全辅助功能将进一步升级,座舱软件复杂程度提高,软件成本也将快速上升。同时,车载显示集合3D、AR技术将更具亮点,包括多模交互、主动交互、后排中央控制系统等也是未来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向。
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民政部登记的国家一级组织——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成立)
COPYRIGHT©1997-2017 主办: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CMCA-MCC)【可信网站】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工信部1号楼8层 秘书长单位:物链芯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秘书长:元宇宙实验室(深圳)有限公司 Email :328807352@qq.com 联系电话:13366570151(微信)010-51055845
中文域名:物链芯.中国 物链芯工程.中国 TC2017.org.cn 分布式存储.中国 央链.中国 京ICP备19012045号-1